2017年小学部分《教育学》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

日期:03-01| http://www.59wj.com |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人气:800

2017年小学部分《教育学》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B.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c.反映一同学校的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管理机构等的运行模式和规范的是该国的教育体制。  c.杜威所提倡的教育思想被称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A.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B.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个性的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6.B.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7.C.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 

  8.A.信度是指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9.D.根据课程的任务标准,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0.B.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基础教育。 

  11.D.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检查知识阶段。 

  12.c.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13.A.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学生参加活动的自愿性。 

  14.c.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5.B.《学记》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16.A.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最基本的途径。 

  17.A.道德认识在学生的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1 8.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生的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19.A.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称为讲授法,见学习精要。 

  20.A.1904年,清政府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人学,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时间。 

  

  二、填空题 教育目的   认知  意向 知识学生   情境潜移默化 个体社会规范

  6.进程安排

  7.遗传环境

  8.导向  激励评价

  9.特殊的认识活动

  10.普及性  可接受性

  11.直线螺旋

  三、简答题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智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创造力是指最终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观点以及其他思想观点;通过教学,还可以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每一个学生都有个别性,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www.59wj.com (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①明确的共同目标。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②一定的组织结构。健全的班集体通常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维持和控制着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

  ⑧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这是班集体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

  ④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在集体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平等,在思想感情和观点、信念上一致;成员个体对集体有自豪感、依恋感、荣誉感等肯定的情感体验。

  (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学生会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关心与尊重,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极大的强化。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教师要出色地完成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任务,必须作多方面的准备和努力。

  (1)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这是指导教师的地位能否在学生心目中真正确立的保证。

  (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这样才能发挥咨询、指导的作用。

  (3)教师要注意调整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外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点。

  (4)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一般倾向,而且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5)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知识上和社会经验上,教师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这种授受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

  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师的教育影响只有经过学生的选择、内化后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的作用  

  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②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朋友式的帮助与信任的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①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一人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教学相长的社会互动关系。

  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四、论述题

  (1)该思想与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相一致。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求区别主次、有详有略地教学。

  ③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的矛盾关系。

  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的学习。

  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学生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要把这种知识转化为学生真正能够理解掌握的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作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也需要以相应的智力发展为条件。

  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凶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促进智力的发展。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发展他们的智力。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的规律。这一规律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智慧和才能,还可以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培养良好的品德,为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促进其思想品德的提高,从而推动其进一步努力学习。

  ③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另一种是脱离知识的传授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www.59wj.com 如果觉得《2017年小学部分《教育学》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jszg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 教育学模拟试题 - 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jszg,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小学部分《教育学》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小学部分《教育学》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小学部分《教育学》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小学部分《教育学》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
相关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